本港家庭漸趨以電子訊息溝通 日收多於20個訊息削溝通成效
發布時間: 2019/12/19 15:13
最後更新: 2019/12/19 15:33
家人之間的交流很重要。有調查發現,本港家庭最常仍是面對面溝通,惟以電子文字訊息交流較2013年大增,料電子通訊將成為主流溝通方式。不過每天發送或收到超過20個文字訊息,會令溝通質素下降,建議不應連續發太多訊息,而有如社會事件等敏感話題,就應面對面溝通。
「賽馬會智家樂計劃」於今年5月24至6月11日訪問了644個18歲以上香港居民。結果發現,74%人會與家人面談交流,仍是本港家庭最常用的溝通方法,但較2013年下跌5.6個百分點。另外,53%人會發送電子文字訊息,屬第二種常用的溝通方法,較2013年30.8%明顯增加。
調查指出,61%人在過去一周曾與家人每天面談交流,74%人擁有家庭電子通訊群組。與沒有群組的受訪者相比,擁有的人在家庭溝通質素、個人及家庭快樂方面的得分都較高,分別為7分、6.6分及6.8分。但調查亦發現,每天發送或收到超過20個文字訊息,上述各方面評分都會下降。此外,18至44歲人士較少使用家庭電子通訊群組,估計可能是因爲較忙、溝通對象大多為工作及朋友方面所致。
計劃調查研究員王文炳博士指出,隨著社會改變,利用電子通訊群組與家人溝通則愈來愈普及,電子通訊將成為主流溝通方式。至於為何多於20個便會有反效果,王解釋,數字只是調查見到的結果,認為應是太多訊息令人煩擾,或有可能是有糾紛才會那麼多訊息。對於敏感話題如於社會事件等,則建議直面交流,以免有誤解。
計劃首席調查研究員林大慶教授認為,面對面溝通方式未來有下降趨勢,但大眾「不是多用資訊科技,而應是智用。」他舉例,如一直文字溝通也講不清時就應打電話,倘有家人較少見面,則可利用視像通話。他建議,可多善用圖像和短片作溝通媒介,以及利用家人相片製作逗趣的電子貼圖,並在家庭通訊群組中使用,讓談話內容更有趣味更具影像化。
記者 胡靜嫻